生生種子抓得到市場的胃:育種要因地制宜 更需高經濟品項

生生種子副總經理何泰然(中)站立於種子倉庫內。企業創立於1980年,總部位於臺南市。(圖片來源/豐年社提供,下同)

目錄

 

創立於1980年的生生種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生生種子),近40年來先後開發出番茄、甜椒、辣椒、茄子、西瓜、洋香瓜、南瓜、苦瓜、包心菜、花椰菜等上千雜交蔬菜品種。生生種子是臺灣最早加入國際種子聯盟(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, ISF)和亞太種子協會(Asia &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, APSA)的公司。

生生種子創辦人何以凉之子、現任副總經理何泰然談到,現今農業最凌厲的衝擊就是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,作物受颱風、暴雨和溫度遽變傷害的機率大增,因此育種方向首重耐熱以及抗逆境的作物品種開發,也藉此提升種子的經濟價值。

「我的父親何以凉是生生種子的創辦人,今年已經88歲了。」何泰然提起父親,神情裡洋溢著尊敬和驕傲。何以凉被譽為臺灣種子國際化的推手,也是農業界備受推崇的大前輩。

出生於臺中農家的何以凉,自高中到大學都念農業相關科系,前往菲律賓大學就讀農業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,旋即被甫成立的「亞洲蔬菜研究中心」延攬回臺,1970年代,臺灣鮮少高學歷農業人才,何以凉應是少數之一。

1975年,何以凉自行創業成立農界企業有限公司,接受國外客戶委託生產蔬菜和花卉種子外,也投入相關研究。數年後,因應業務增加需求,再創立生生種子,自此發展品牌。

種子不再拚外銷,自創品牌做育種研發

退伍後就進入生生種子的何泰然,先進入農場受訓,之後進入生產部從基層做起,每天騎著摩托車到處奔波,一晃眼,30年已過。「1970至1990年代,臺灣被稱為世界雜交種子的生產搖籃。全世界85%的雜交種子,都是從臺灣培育的。」何泰然從年輕時就跟著父親投入種子的研究工作和生產,一起經歷公司從代工生產到自創品牌的辛苦歷程。

當時臺灣有兩家大型種子公司──高雄農友種苗以及臺南生生種子。前者以日本市場為主,生生種子則專攻歐美市場。生生種子創立初期,產品外銷占98%以上,每年賣到印尼的西瓜種子高達3萬噸。現在,外銷市場只占30%,主要為歐洲、澳洲、美國、日本和東南亞各國。「1990年之前,公司以國外的代工研發為主,一邊幫忙做代工、一邊學習。」何泰然說,種子公司是勞力密集型產業,非常地辛苦。

蔬果從種植到採收,大約需要40天左右。但育種工作從著果到採收則需要花上60天甚至80天以上的時間,除了天數增加外,若植株沒有照顧好,種子便會死亡。「早期一分地的蔬果產值約3,000元,生產種子的產值則是3至5萬元。」何泰然說,30多年前種植蔬菜瓜果的經濟效益較低,因此造就種子產業的生存利基。如今,土地成本高漲、工資貴,缺工問題嚴重,很難再現以往的規模。

1980年後期臺灣經濟快速起飛,臺幣強勁升值,農村人口大量外移,工人薪資日漸高漲,替國外代工研發的競爭優勢漸失。何泰然說當市場規模變小後,就需要創造高附加價值,生生種子面對大環境不再,為了生存開始轉型,因此1990年開始,生生種子由從代工研發轉為自有品牌育種,並且針對臺灣的氣候和環境作為優先考量,全心投入抗熱、耐逆境以及早熟的育種研究及開發工作。

生生種子溫室內的育苗床一景。成立近40年的生生種子,先後開發出數千種蔬菜雜交品種。

企業位於臺南善化的鋼骨溫室,有甜椒、番茄、無籽西瓜、東方甜瓜、洋香瓜、稜角絲瓜、絲瓜、苦瓜、甘藍以及青花菜等種苗。

用在地氣候做資本,消費喜好為風向

臺灣夏季高溫潮溼,秋冬季又不像高緯度國家般寒冷,因此生生種子利用在地環境特性,育成適合熱帶及溫帶生長的作物,先後復育出數千品種,包括瓜果類的雜交番茄、甜椒、辣椒與茄子;葫蘆科的雜交西瓜、洋香瓜、南瓜和苦瓜等;十字花科雜交甘藍、包心白菜、花椰菜及青花菜,至於禾本科包括超甜玉米、紫糯玉米和白糯玉米,另有雜交黃秋葵以及其他東方葉菜類等。

「除了調製、育種、生產外,在抗病育種方面,我們也投入很多心力。」何泰然表示,現在生產種子的成本越來越高,幫助不同市場創造收益才是首要任務,像東南亞吃的胡瓜和臺灣就不一樣。蔬果不僅種類繁多,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習慣和喜好的農產品,故而育種時就要考量農作物外觀與形狀等,再配合當地氣候、環境條件以及抗病蟲害等問題,提出解決方法。

生生種子參加種苗節時的蔬果擺設,育種項目豐富。

市場需求瞬息萬變,需維持高經濟品項競爭力

生生種子種源庫裡,目前有40多萬顆茄果種子。一直以來,茄果類就是生生種子強項。以甜瓜為例,有網紋橙肉甜瓜系列、網紋綠肉甜瓜系列、光皮橙白肉甜瓜系列、光皮綠肉甜瓜系列和黃皮甜瓜系列等,超過40個以上品種,每個品種各有優勢,像是網紋橙肉甜瓜系列「春妍2號」,成長勢強、耐病性好、質地細脆多汁,糖度15度。光皮綠肉甜瓜系列「蜜雪珍」屬早生品種,開花後約40天可採收,糖度可達20度以上。

十字花科青花菜、花椰菜、白菜、甘藍與包心白菜等,以早生、耐熱為最大競爭優勢。以青花菜的「綠雪晶」和「品綠」兩個品種為例,前者為中早生,每年九月至翌年二月為播種期,生育日數短,定植後約50天左右可採收。品綠的特性為莖幹粗壯、側芽少,蕾球整齊緊密細小,耐病力強。何泰然表示,茄科類屬於高經濟品項,常年以來都保持著競爭力,在抗病蟲和抗病毒部分著墨特別多。

而夏南瓜是生生種子近年來成功培育的蔬菜育種,目前共有「黑魔」、「黑魔2號」、「綠精靈」、「閃靈」與「金可愛」五個品種。嚴格來說,夏南瓜不算新品種,因早在20年前,生生種子就嘗試培育夏南瓜,唯當時市場反應不佳。

「以前大家不懂得怎麼吃,推出這個新品種時被罵慘了。」何泰然說,現在很多披薩店、法式或義式餐廳,他們需要夏南瓜作為食材,現在市場需求浮現了,但對品質的要求相對也提高許多。所以除了耐病性強的黑魔之外,又培育出耐寒、耐白粉病的黑魔2號。

種子包裝掛上外標籤, 詳細記錄品種、種植者、日期與重量等項目。

在何泰然指間流瀉的種子。優質種子是良蔬良果的原點,生生種子不僅育種強,還懂得抓住各國消費市場喜愛的品項。

中小型業者,投資新技術風險高

「以前國外市場見到的小番茄都是圓形,現在常見的長型小番茄,則是臺灣種苗市場育種而成。」何泰然表示,臺灣種子公司培育之蔬果具備耐熱、耐溼及好吃等特性,加上業者專注且投入,這些都成就臺灣的競爭優勢。唯我國市場規模小,再加上種子公司大多屬中小企業,資源有限情況下,經營得非常辛苦。

就技術來看,何泰然說現在有非常先進的育種技術,但罕有公司具備足夠財力和資源投資實驗室,即便有意願投入大筆資金,耗去數年時間研發成功後,才發現市場根本不需要,對於種子公司而言,風險實在太高。他並以日本與荷蘭兩國為例,是由國家研發抗病種源,然後賣給種子公司,由業者再去進行雜交,培育出更具優勢的品種。

「如果可以選擇,當然是要把種子賣給高所得的國家,創造更高經濟價值。」何泰然呼籲政府,在擬定政策的時候,應多傾聽業者的聲音,成為種子產業堅強的後盾,協助臺灣種子產業在國際間創造更多競爭力。

圖片左側為數料機。右側為自動包裝機,經過秤重後利用輸送帶進入鋁箔包裝。

圖為水分檢測機。用於檢測種子水分含量,由於種子需要長期保存,若鑑別後種子水分過高,就必須經過烘乾再保存。

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應用廣,視需求挑著做

「育種技術大家都一樣,重點是要如何保護種源?」越開放的市場種子越容易流通,好不容易把種子培養出來且受到市場歡迎之後,就會看見更便宜的價格出現,何泰然語多無奈,他認為這是種子產業最大的盲點。

目前,生生種子以傳統育種技術為主,先進農業技術為輔,並且隨著時代演進嘗試新技術。「我們也有採用分子標誌輔助選拔(marker-assisted selection, MAS)技術,但是只做少數幾個項目。」何泰然說,生生種子的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技術主要應用在番茄的抗病育種,因為番茄很常發生黃葉病變,抗病成了育種工作很重要的一環。

圖為滾選機,主要用於篩選種子形狀(圓或不圓)與重量,較重的種子滾動相對快。

除了抗病以外,番茄的耐熱、美味與口感也同樣重要。「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技術應用範圍太廣泛、項目太多,只能挑著做。」何泰然說,使用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技術仍會以市場需求為考量,同時讓農家獲得實質幫助。

原文作者為張煥鵬,本文轉載自《豐年雜誌》。更多精彩內容,請詳見《豐年雜誌》,全文連結<點此>。

你可能會喜歡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