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生種子公司的傑作
走在大街小巷,經常可見水果店販賣帶有柳橙香氣的橙色小蕃茄,這種叫作「橙蜜香」的品種是生生種子公司的傑作。橙蜜香不僅被高雄市美濃區選為一鄉一特產,種子還賣到歐、美、澳洲。
位於台南市的生生種子在1975年成立,是台灣最早參與國際種苗組織的業者。年近80歲的董事長何以涼依舊神采奕奕,每天巡視15公頃實驗田的新品種栽種。
種子賣到世界各地
「上面是蕃茄、下面是茄子,」他指著一株嫁接的植物解釋,到了夏天,這株耐熱小蕃茄就會結果,改變原本秋冬收成的習性,也表示這項新品種能夠適應炎熱氣候,能賣到熱帶地區。
台灣的育種能力,向來受世界矚目:何以涼能把長長的茄子變得圓胖可口,征服全歐洲人的胃;高雄的西瓜大王陳文郁則把西瓜種子賣到世界各地,全球1∕4西瓜種子來自他的公司;而位於台南市的慶農種苗,則培育出50多種花椰菜種子,外銷大陸、荷、日、泰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20多國。
如今,因應全球氣候變遷,全球關注糧食危機,台灣種苗業者研發耐高溫又耐寒、抗旱又能抗水災、抗病蟲害、產量又高的作物品種,由於已經建立穩固的外銷市場,將成為未來台灣的農業新競爭力。
種苗列為十大農業發展重點
「目前5億美元的種苗產值將會再提高,」農委會國際處長張淑賢就肯定地表示,種苗研發不需要大面積土地,很適合台灣發展,農委會早看到潛力,2008年起將種苗列為十大農業發展重點。
俗語說,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」,為什麼台灣人能夠研發新品種?其實和自然環境密切相關。張淑賢解釋,台灣具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等多氣候特徵,比寒帶、溫帶國家更適合研發種苗。
事實上國人研發育種技術早從1970年代,就累積多年的豐富經驗。亞洲大學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表示,由於台灣氣候多樣,30多年前工資又便宜,曾吸引荷蘭、法國將種子交由台灣栽種,加上農村婦女勤奮又手巧,願意蹲在田裡採摘種子,頂著烈日進行人工授粉,為育種奠下良好基礎。
純熟的育種、採種技術和國際名聲,也為農民帶來財富
「在歐洲人看來,那時台灣是採集種子的樂園!」何以涼回憶30年前的盛況,一度歐洲所需的第一代種子有75%來自台灣,造就國人純熟的育種、採種技術和國際名聲,也為農民帶來財富!
拚30年,從公斤賣到以粒算
除了先天氣候適合種苗產業,地利也是台灣的優勢。1971年,世界銀行協助東亞國家改善營養,台灣經過積極爭取,在台南成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,研發改良熱帶蔬菜,政府也提供部分經費。
「亞蔬中心收藏全世界五萬多個種原,台灣占地利之便,經由研究人員雜交培育,新品種就這麼一一誕生了。40年來,培育出聖女蕃茄、毛豆等31項熱銷品種,」為了能和國際接軌,曾經擔任亞蔬中心種原庫主任的何以涼在1978年加入國際種苗聯盟,開始接受國際種苗訂單,199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亞太種子協會(APSA),何以涼憑藉優秀的育種能力,成為創始會員,還當了兩屆理事。
台灣第一次舉辦國際級種苗會議
2010年11月,亞太種子協會在高雄舉辦年會,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國際級種苗會議。業者籌備三年,就為了展示耗費兩年種植的胡瓜、玉米、小黃瓜、各色甜椒等408種蔬菜,盡現台灣育種實力。這場盛會共吸引42國、近1000名專家參觀,其中有111家廠商在會場的貿易區談起生意,「100張桌子根本不敷使用」,張淑賢笑著說,預料那次為國內農業帶來15億元商機。
「台灣的蕃茄、西瓜、辣椒、甜椒、洋香瓜、甜玉米、茄子在國際上都很受好評,」何以涼如數家珍,看看新品種的蕃茄名叫櫻蜜、紫晶靈,洋香瓜取名綠寶石、夏綠蒂,西瓜則有麗寶、寶王。
賣種子就是賣基因
「賣種子就是賣基因,」何以涼說,以前幫外國人採種,是依公斤、公克重量計價,如今有了自己的育種技術,種子是一粒粒計算銷售,比從前有價值多了。台灣培育蔬果品種,形狀、色澤、氣味、甜度可說日新月異,生生種子品管室主任李穗佳認為,這是因為台灣消費者喜歡嚐新,種苗業者為了抓住消費者,只好求新求變,不斷推陳出新。
張淑賢進一步分析,國內蔬菜需求龐大,民眾希望看到新奇品種,所以每年最少試種100種,這也促使業者跟時間賽跑,不斷研發。
大致說來,培育新品種約需三到八年,能順利存活變成暢銷品的並不多見。李穗佳記得,1995年,生生種子推出30個小蕃茄品種,歷經十多年,只有一種經得起考驗。
無獨有偶,台灣養鴨也展現優越的育種能力。為了培育產蛋量高的鴨子,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也花了20多年成功選育全世界最會生蛋的褐色菜鴨。
「這種鴨一天可以產一個蛋,」宜蘭分所主任劉秀洲表示,褐色菜鴨110天大就開始產蛋,經過研究人員雜交育種,265天之內從原本下206個蛋增加到228個蛋,難怪大陸、東南亞都急切想引進。
品種就是農業的智財權,顯然台灣在這一塊已奠下深厚基礎。